top of page

蘇魯閩先生, 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在《信報》發表時事評論

PDF版:

2024年7月16日

熊抱背后,有其深意

Terry SU

“他们拥抱了。”这是《纽约时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上周对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热烈会晤的第一句话。这是他2015年以来的首次对俄访问,他称普京为“我亲爱的朋友”,并获普京颁发最高荣誉勋章。

该报道称,他们之间的“愉快场面” “揭露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并引用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Andrew Weiss作了注脚:“俄罗斯没完没了的暴行已经持续了两年半,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依然与莫斯科保持某种常态的交易,并没有为此感到害怕或不安。俄罗斯原来依然拥有持续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这真令人悲哀。”

与此同时,有3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华盛顿,庆祝北约成立75周年,更重要的是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乌克兰越来越依赖北约来对抗俄罗斯)。莫迪和普京的拥抱无疑让这些人觉得大煞风景。

美国副国务卿Kurt Campbell甚至曾于早前特地联系印度外务秘书Vinay Kwatra,试图说服印度方面重新安排莫迪和普京峰会的时间,以免让北约峰会尴尬。

华盛顿对此老生常谈的解释是,印度知道美国必须专注进行与中国的对抗,因此它必须容忍印度的机会主义的、甚至不道德的行为(比如与莫斯科眉来眼去并从中获利)。

然而在我看来,在对俄关系上,新德里采取这种行为模式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莫迪对此毫不畏惧、毫不避讳,这一态度充分说明了国际关系的沧桑巨变。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顶级地缘政治大师布热津斯基在他晚年提出了“全球政治觉醒”这一概念。在2008年,他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几乎所有人都在政治上活跃起来,拥有了政治自觉和政治互动性。”他还补充道:“在受过殖民或帝国统治的创伤的世界中,全球行动主义正在掀起一股追求文化尊重和经济机遇的热潮。”

印度之例在这里尤其贴切。1947年,印度从英国统治下获得独立后不久,便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旗手,希望在随后的美苏冷战时代发挥影响力。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印度对现状的不满正在发酵,并发展为要努力进入全球的大国博弈。它以过去半个世纪的中国为榜样,并充分利用华盛顿视现在的中国为全球主要竞争对手这一有利态势。

华盛顿对印度极尽拉拢之能事,使得新德里外交自主游刃有余,成为美国经济投资和技术转让的受益者;不惟如此,它还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国家的领导者。

因此,印度的“全球政治觉醒”的情况远远超出了机会主义这个词,而布热津斯基的相关观点也值得注意。他指出,“全球政治觉醒在历史上是反帝国主义的,在政治上是反西方的,在情感上是日益反美的”,在此进程中,“全球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这“反过来正在改变全球的权力分布,这对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产生重大影响”。

巧合的是,正如一周前本专栏提到的,《纽约时报》上个月的一篇专栏文章直截了当地质疑了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角色。根据该文作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研究员Stephen Wertheim的观点,“冷战后几十年以来,现在是美国最不像世界领袖的时候,它更像一个帮派的头目——为了保护自己偏袒的一方而与逐渐结盟的对手对抗,而世界的其他地方都在观望,不明白美国人为何认为自己还是老大。”

不过,华盛顿当局显然不这么认为。当拜登总统两周前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脱口而出“这个世界我说了算”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是真诚的。

那边厢,印度却不由分说、决心满满地享受着自己的独立地位。

去年年底,加拿大克制地指责印度参与杀害一名加拿大锡克活动家,而新德里公开表现出激烈的反应,称加拿大为“恐怖分子的避风港”。

今年年初的一场研讨会上,印度外长S. Jaishankar被质疑不顾华盛顿的相左立场,在与俄关系上“拥有多种选择”,还购买俄罗斯石油。对此他显得不屑一顾,笑答:“如果我足够聪明能有多种选择,你们应该佩服我,而不是批评我。”言谈间他转向坐在身边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后者尴尬地微笑表示赞同。

总之,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毫不掩饰其野心,希望通过战略自主、在中美之间纵横捭阖,进而像以前的中国一样跻身超级大国之列。

很少有人认为这不合逻辑。这就意味着华盛顿可能需要认真审查其相关政策,即使华盛顿可能已经在中俄问题上已焦头烂额。

在2008年进行“全球政治觉醒”的思考时,布热津斯基警告美国“不可固执井蛙之见” ——他认为美国公众“昧于世界大势、殊为可悲”。他强调,“只有认同人类普遍尊严的理念——其基本要求是尊重文化多元的政治、社会和宗教形态——美国才可能克服全球政治觉醒将对其带来的风险”。

然而,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似乎并没有听进去。他们无法像布热津斯基那样思考印度现象,只是出于对抗中国之需而暂且容忍和利用这个任性的印度——时不时伴随着沮丧的爆发,比如美国驻印度大使Eric Garcetti上周就抱怨新德里不应将美国的友谊“视为理所当然”。

本文作者Terry Su是Lulu Derivation的总裁。在成立Lulu之前,他有20余年的投资银行和企业高管的经验。他还曾是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的顾问委员会的外部成员。他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系、国际政治学系的学士学位,并于牛津大学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