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閩先生, 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在《南華早報》發表時事評論
PDF版:
2024年5月15日
华盛顿的地缘政治选择
Terry SU
中国领导人上周末刚出访欧洲三国归来,这星期就接待普京——这是他自3月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以来的首次出访。鉴于美国国务卿Blinken上个月访华的主要目的在于警告中国在俄乌战争期间与莫斯科持续保持密切关系会带来严重后果,中俄峰会凸显了华盛顿的困境:缺乏条理清晰的对华战略却听之任之。
华盛顿近来对乌克兰问题的焦虑与日俱增,以至于国会两党最终搁置分歧,于上月通过了950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其中600亿用于乌克兰。
然而,华盛顿知道,只要中俄贸易照目前这样的规模进行,乌克兰很难顶住俄罗斯的战场攻势。2023年中俄之间的双边贸易高达2,40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正涌入欧美公司撤出的俄罗斯市场,其中包括可用于军事的芯片和机床。
因此华盛顿有理由认为,莫斯科之所以强韧,背后的关键力量在于北京。布林肯访华前说:“我们知道中国提供了机床、半导体和其他军民两用产品,帮助俄罗斯重建了军工基础,而我们的对俄制裁和出口管制本来已经将其大大削弱。” 他警告:“中国不能两头通吃。”
四月初,美国原国安会亚洲事务主管、现任国务院副国务卿的Kurt Campbell也指出,在中国的帮助下,俄罗斯已经“几乎完全重整旗鼓”。他宣称,“我们已经直接告知中国,我们不会对此坐视不管。”
问题在于,中国不可能实质性偏离其目前对俄立场。北京相信,如果俄罗斯倒下,中国将是下一个。
结果,布林肯两手空空地离开了北京,尽管他的中国东道主试图摆出一副示弱姿态、自辩无辜。不管华盛顿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对华制裁,它的经济施压政策的边际效用在递减,从而将自己逼入窘境。
或者,美国可以升级,玩一场“灰色地带”游戏,即采取一切强制性国家行动、只是不打仗。这实际上就是最新一期《Foreign Affairs》期刊上一篇题为《只能取胜》(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的文章中所主张的,作者是特朗普总统时期的副国家安全顾问Matt Pottinger与众议院反华政策委员会前主席Mike Gallagher。他们说, “美国需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要取得(对中国的胜利),中美关系就需要有更大的摩擦。华盛顿需要采取一些可能令人感到不适的对抗性言辞和政策。而为重新确立北京及其党羽正在侵犯的边界计,这是必需的。”
问题是,如果这样,中国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摆脱弱者形象,反而让华盛顿的“令人不适的对抗性”感觉大大加强。Campbell曾声称美国能同时应对全球两场大战。中国则可强化与俄罗斯和伊朗(以及北朝鲜)的协调行动,看美国是不是真能打得起同时爆发的欧洲、中东与东亚战争。
在这样的对决中,美国确实有可能像对付前苏联那样干掉中国。可万一它做不到呢?
华盛顿是时候跳出固有思维、与中国就新版G2(即所谓中美共治)进行务实谈判了。我两年半前在本专栏已经就此做出过呼吁。与当时相比,乌克兰战争是一个关键的新发展,中国可能据此要求更好的条件。或许美国需要在台湾问题上开出条件,以换取中国同意继续以物美价廉的产品供应美国,并逐步减少对莫斯科的支持。
或者,美国也可以与俄罗斯开谈,以守住欧洲、拒斥中国。据称,特朗普和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尝试过这样谋划,只是后来没了下文。虽然乌克兰开战后的俄国会狮子大开口,欧洲也会怒不可遏,但这仍不失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方案。
我不得不承认,谈论这两种选择只是让人耳目一新而已,因为路径依赖是美国政治乱局中令人束手无策的惰性之一。而更加于事无补的是,华盛顿正努力将其全球盟友拖入与中俄作对的死结。这或许就是美国的第三个选择:维持现状、得过且过。
中国领导人在德国总理朔尔茨上个月访华期间吊足了他的商业胃口,又享受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周对他的隆重款待;现在他正期待着普京的来访。
如果普京在访华后果断大力出击乌克兰,我不会感到惊讶。莫斯科刚刚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出刑事通缉令,并开始向乌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展开进攻,这些或许都是预兆。美国可能要面对一场地缘政治雪崩。
本文作者Terry Su是Lulu Derivation的总裁。在成立Lulu之前,他有20余年的投资银行和企业高管的经验。他还曾是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的顾问委员会的外部成员。他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系、国际政治学系的学士学位,并于牛津大学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