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閩先生, 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在《南華早報》發表時事評論
PDF版:
2022年6月3日
从基辛格到布林肯:半个世纪的轮回
苏鲁闽
亨利·基辛格开口,全世界聆听。这位美国前国务卿5月23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也不例外。
99岁高龄的基辛格依然秉持他长期倡导的均势理论并据此呼吁,对现在被广泛认为是公然入侵了其邻国乌克兰的俄罗斯,不要将其完全孤立;对中美之间的对抗关系,也要加以缓解。
要记住,是基辛格在1971年7月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的身份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尼克松接着于1972年2月前来进行了正式访问,为两国之间无名而有实的盟友关系奠定了基础 - 许多人认为,这也为苏联(俄罗斯的前身)的衰落奠定了基础。
与中国修好以及随后与苏联关系之缓和,使尼克松更加倚重基辛格,让他能够权力斗争中最终击败当时的国务卿威廉·罗杰斯,于1973年取后者而代之。
如今,在美国将北京与莫斯科均视为其战略对手的情况下,其目前的外交二人组 - 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 - 又将如何呢?
鉴于美国总统拜登今年将进入80岁的耄耋之年,美国国内有些人质疑他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处理国务,确保美国外交引擎全速运转的重任就落到了布林肯和沙利文的二人组合上。
去年1月拜登总统就职后不久,这对要员迅速进入角色,迎接美国面临的两个明确的主要挑战 - 中国和俄罗斯。
去年3月,布林肯携沙利文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与中国最高外交官杨洁篪及外长王毅会谈。会谈一开始便爆发公开的骂战,让电视机前的人们惊掉了下巴。
当月晚些时候,布林肯在他对北约的首次正式讲话中指出,民意调查发现“十分之九的美国人认为,维持我国的盟友关系是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最有效方式”。他接着定义了这些盟约所面临的“共同威胁”,指出中俄带来的“军事威胁”是“最紧迫的威胁”。
从那时开始,似乎一切都在照计划进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遭到了坚决反击 - 尽管美国未直接参战 - 而且北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同时,正如布林肯5月26日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所做的对华政策演讲中所言,美国仍然“专注于中国带来的最严峻的长期挑战”,他说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意愿,又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
这意味着,就在尼克松历史性的北京之行50年之后,世界再次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美、俄、中大三角关系中。不同的是,基辛格时代的美国开始与中国结盟以对抗苏联;而今天,在“专制和民主之间的全球性斗争”(这是拜登自己在5月27日美国海军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原话)中,北京和莫斯科都成了美国剑锋所指的目标。
作为美国的最高级别外交官,布林肯拥戴拜登的“非敌即友”式外交;但他在与中国和俄罗斯打交道时遇到了麻烦 - 这一点现在越发引人注目。比如,他在与中国的外交中显然被降级了:杨洁篪自去年六月以来再也没有与他有过交集。
去年10月,杨洁篪与沙利文一个人在瑞士的苏黎世举行了会谈,这就开创了一个先例。今年3月中旬,这两位又在罗马进行了长达7小时的会晤,几天后就有了拜登总统与习近平主席的视频会议;后者在会上强调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并直言不讳地抱怨拜登的手下官员对他保持双边关系的宣示阳奉阴违。
对此,布林肯掌管的国务院在5月初做出的回应是:在其官方网站上的对华政策说明中改变了美国对台政策的描述,实际上撤回了华盛顿对该岛作为中国之一部分的承认。此举被北京视为严重的进一步挑衅。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他5月18日与沙利文的通话中,杨洁篪暗借有关拜登在马上要进行的东亚之行中可能访台、并允许台湾加入美国发起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传言,对美发出警告,声称:“中方必将采取坚定行动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我们说到做到。”
而在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就美国对华政策发表演讲的前两天,也是拜登结束其对日本访问的同时,中俄两国在日本周围举行了联合轰炸机巡航,以显示双方的团结并展示实力。
如此一来,沙利文在5月与杨洁篪通话一天后提出,拜登与习近平可以很快再次会谈,而北京却对他此言不理不睬,也就不奇怪了。
基辛格撬开了中国的大门并实现了与苏联的缓和;这为他从罗杰斯手中夺得美国的最高外交权位铺平了道路,从而青史留名。那么,布林肯会不会因为一味敌视中俄而被沙利文抢走其国务卿之位呢?
这听起来或许匪夷所思,那就让时间来证明吧。